【给定资料】
1.一个家人朋友眼里阳光自信的少年,在大一的时候被抑郁症折磨的痛不欲生,却不懂如何跟家人和朋友倾诉,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得到帮助,于是他开始逃课,不交作业,拒绝参加任何的集体活动,成天躲在宿舍里挂在网上。Jack热爱冰球,当他把自己的球衣和球棍也送人的时候,身边的朋友都很惊讶,却没有人意识到他需要帮助。而远在多伦多的父母虽然感觉到儿子的异样,但是由于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识,不知道怎么去和儿子深谈。于是,2010年3月,Jack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
Jack是个特别善良的孩子,在他手写的遗书里提到“Don’t make a fuss over me, help others。” 不要为我伤心难过,去帮助别人吧。为了儿子的遗愿,他的父亲暂停了自己的工作,出资成立了一家致力于推广公众对心理疾病认知的慈善组织,为纪念逝去的儿子,该组织取名为The Jack Project. 在过去的六年里,The Jack Project深入到加拿大全国各地的大中学校宣传,给师生家长做培训,同时筹款为Kidshelpphone提供实时网聊的功能,使有需要的青少年能够随时上网获得专业的辅导和帮助。一个痛失爱子的父亲,正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试图唤醒社会对心理疾病的无知,让发生在自己家里的悲剧不再在其他家庭里重演。
2. 2016年,一项对安徽省学生持续跟踪20年的大规模调查发现,安徽省有许多青少年感觉焦虑和抑郁,并且相关人数一直在增长。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受访学生有中度至严重的心理疾病征兆,而在两年前,只有四分之一学生有同样的困扰。
关于12年级学生的态度和习惯的调查项目发现,年纪较大的青少年亦对学生债务和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并且感觉社交媒体的需求让人不堪重负,现在的学生所背负的压力显然超过他们的父辈。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弄清楚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中学生声称生活压力巨大,令他们深感焦虑和不堪重负,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尽早摆脱困境,因为调查发现学生年级越高,就越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征兆。比如声称压力巨大的12年级学生人数可能要比7年级高出四倍,而出现中度至严重心理疾病征兆的12年级学生人数可能也要比7年级高出两倍。此外,年龄越大的学生越有可能出现自杀倾向,但他们却不可能像低年级学生那样积极寻求帮助。
康福心理健康协会两年前曾针对本地华裔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做了一份《心理健康需求评估》调查。该报告的对象是以大多伦多地区16岁至24岁,就读第9至12班的青少年学生,被访者以中国留学生及新移民为主,当中64%是华人。发现刚抵步至在本地生活5年的新移民有57%;居住6年或以上及本地人有60%有不同程度压力及困难。成因包括﹕难以投入社会、 对自身族裔身份表示尴尬、自信心不足、 与父母家人沟通困难等。种种情况令他们都感到沮丧,郁闷,在难以宣泄下,可能在朋辈及同学鼓吹下,借助毒品、酗酒、甚至赌博舒缓压力。
有病就得治。但是公共卫生护士Jenny给出另一组数据,在不同程度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中,只有1/4寻求专业帮助,青少年更是只有1/5求助于专业人士。这大概跟中国人对心理疾病认识不足及“文化偏见”不无关系。
研究显示亚裔青少年患忧郁症的比率較高,尤其移民青少年因为英语不佳,在学校感到不开心;有些学生的父母因为谋生,长期不在家,让子女独立生活,缺乏家长照顾;有些因同性恋被同学欺凌。他们容易沉迷上网,或是吸烟、酗酒或赌钱。有些青少年的自杀个案,多涉及感情问题。
但不管是新移民还是在加拿大出生长大的华裔后代,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普遍对精神疾病不够重视,甚至认为患精神疾病是难堪、丢脸的事情。华裔家庭成员间关系通常比较亲近,相互倾诉生活烦恼有助于缓解压力,走出情绪低谷。但心理疾病仅靠亲情是不够的,如果心情抑郁维持两周以上,或出现严重反常情绪和行为,影响工作生活和家庭关系,则需要心理医师开药治疗,并进行心理分析等。
“虎妈”之后,这些年“注重教育”四个字成为华人家庭的新标签。华人家庭中的孩子确实读大学的比例相对于其他族裔略高,在校成绩也往往会有不俗的表现,但正因如此,华裔青少年背负的压力也高过其他族裔,华人父母在跨过文化冲突这道坎之后,是不是也应该重视一下儿女的精神健康状况呢?有一个最新研究结果,可以为你提供一点了解儿女心里健康的“线索”。
【材料来源】
简书
微口网
【题目设置】
“给定资料1”中描述的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作为市宣传办的一名工作人员,为引导社会正能量,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封致广大市民的公开信。要在弘扬助人为乐的美德的同时也要保障助人者的利益。(35分)
作答要求:定位准确,目的明确、语言得体、条理清晰,字数在5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
市民朋友: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但近年来,助人为乐反被诬陷的事件频繁发生。这一方面会导致为了逐利不择手段;另一方面,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越来越不敢做好事。为了进一步凝聚社会正能量,我们对此类事件进行了分析。
原因在于,一是社会诚信系统问题。社会生活受其他领域不良风气影响。二是法律具体到操作层面不易。助人者不愿多事的心态让其选择私了。三是围观者未必愿意第一时间作证。但也有坚守助人为乐品质的典型,“孝心姑娘”信守承诺、接力照顾残疾邻居,让亲情超越血缘,引领社会正能量。
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此,望各位市民朋友,在做好事的同时,一定要增强法律观念、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好心办坏事。我们也会做到一是更加关心关爱道德模范,大力挖掘、传播先进典型的好故事,凝聚道德正能量,推动社会良好风尚形成。二是举办“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发动志愿者参与活动,劝阻不道德的行为。
市宣传办
Xx年xx月xx日
责任编辑(hnoffcn6)